- 顶: 48693踩: 7
之前江苏卫视有个特别火的综艺节目叫做《最强大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里面不乏各种奇人异士。新面
能够记住现场100个手机随机设置的试选锁屏密码的刘鸿志;瞬时记忆20把钥匙随机匹配的20个模特的王峰;快速识别由60位韩国小姐合成的1770张合成脸照片的杨冠新......
这些记忆大师的脑力真的是让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人技真的面试是让我好生羡慕,尤其是大法在考试的时候…………
而在我步入职场之后,越发的记录感到这个简直是个神技!比方说我们身为做招聘的杨冠HR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陌生人,获取大量的新面信息。
然而只有一个脑子的试选我们单拼记忆力当然是不靠谱的,有一句小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人技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说既然脑力不够,面试那么手来凑!大法
当面试的记录时候为了记住应聘者反馈的信息点,记录是杨冠十分必要的,如果说你懒得提笔,那么问下自己是记忆大师么?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提笔吧。
记录是面试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避免因HR对应聘者印象淡忘而导致的风险。即使面试小组由多名成员构成,单纯依靠记忆也是非常危险的。你也许在短时间内面试了大量人员,如果不记笔记,遗漏重要信息、记忆错误甚至混淆应聘者的风险是肯定存在的。而记录能够帮助你加深印象,规避这些风险。
那么本篇文章就来讨论下面试中记录的方式。
面试前告知“为了面试的有效性,我会记笔记”
面试前的告知是为了表示对应聘者的尊重和缓解其压力。在面试之前,应聘者心中已然觉得HR是面试中的主导者,当HR开始提笔记录应聘者的回答时,难免会加重应聘者的紧张情绪,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或者回答错误。所以在面试之前提前打好招呼,让应聘者有个心理准备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里提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应聘者。这个应聘者之所以给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是,她在面试的过程中自己也做了相应的笔记。
当时我是二面的面试官,当我在与应聘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该应聘者根据自己所记录的关于我和一面面试官的阐述,很清晰的分析出了目前部门的现状以及下一阶段能够采取的措施,充分的展示出了他的能力与用心。
结果当然显而易见,该应聘者成功入职,并且为其提供了超出他期望的薪资。
只记录客观事实,着重记录与工作有关的具体行为,不要当场做判断
这一点是想着重提醒HR的。
举个例子,小陆是某公司的HR,这次负责初步面试该部门的一批应聘者。面试过程中,小陆根据谈话内容,非常仔细地在每位应聘者的简历上都做了相关记录,以便作为评估参考。面试结束后,当他的领导问到他对应聘者“细心”、“有经验”、“有闯劲儿”、“不自信”、“不专业”等的判断是如何得来的时候,小陆只能支支吾吾回想起零星的片段。
上述小陆的做法实在是太常见了,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过,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我们在面试中需要记录的应该是客观的事实,只记录与工作有关的具体行为而不是直接的评价。
这是因为面试量大,面试时间较短,我们的评价难免会出现偏差。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一个应聘者一直为之努力,那么你可以说他是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也可以说他思维僵化不懂取舍。
所以说面试中也是如此,如果只记录当时的评价结果,那么就没有了客观的事实依据,很难在面试结束后再进行推敲。
记录速度快,只记关键字即可,不需追求完美
这点其实不用深度解释,因为没什么好解释的实质性内容……
面试记录只记住关键字即可,毕竟不是让我们在给应聘者写传记。
面试中,记录速度要快,不要把大段的时间放在书写上,我们是用脑子面试用心面试而不是用体力在面试。而且书写的速度也赶不上说话速度。
如果真的苛求自己尽善尽美的记录下详细的内容,那么一场面试下来,自己焦头烂额不说,之后再去复核应聘者的记录,自己也会被冗杂的文字恶心到。而且找不到重点,白白浪浪费了精力不说,还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记录时尽量别过多涂改
之所以说尽量别过多涂改并不仅仅是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卷面整洁”这个问题而已,而是以应聘者的角度来说的。过多的涂改会导致对方的误会和紧张感。
情景模拟下。
比如说你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你面前的HR不停的在你的简历上画差涂改。你第一反应无疑是“我说错了啥,为啥给我打叉叉,是在评分嘛,哎呀我是不是都不合格”。实际上,HR很可能只是写了错别字要改掉,但是对应聘者造成的心理阴影可不小。
接下来的面试难免会过度集中于面试官的评价而如履薄冰,说话变得小心翼翼,不能展示出自己的实力。
在这个因素之后才是“卷面整洁”这个次要因素,为了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条理去分析应聘者的适合与否,“清晰的卷面”还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提到的过多的涂改一方面会加重应聘者的紧张感,误以为自己的表现不佳从而导致其难以完全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利事后整理,要尽量避免。
不要一直埋头书写,注意与应聘者的目光交流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目光的交流可以使双方迅速进入交谈模式。而记录是面试的辅助手段,万不可成为面试的阻碍。面试中要与应聘者进行目光交流,一方面是对应聘者的回答表示肯定与反馈,另一方面也是对应聘者尊重的一个表现。
这里要说一句非常老土的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加上眼神的交流才是王道!
比如天气特别冷你从外面哆哆嗦嗦地回到家,你妈妈看着你说“叫你不穿秋裤!下回穿秋裤,记住了么!”你抬头用楚楚可怜的眼神看着母上大人真挚而乖巧的回答一句“记住了”和你一屁股坐沙发上低头回答一句效果一定不一样!
让我来放一张会说话的眼睛的经典案例!!
在下一个应聘者进入面试间之前完成笔记的整理
我们在长大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忘记小时候学过的“传统美德”——温故再知新!
在一场面试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应聘者的面试表现。原因很简单,这样可以避免面试中由于应聘者的数量而造成的信息混淆。
我之前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记不住见过的人的样子,常常自诩对人脸可以过目不忘。工作之后发现是之前自己天真了。一旦赶上招聘旺季,每天要见很多陌生人,久而久之真的悲催的发现自己脸盲了。
而面试中如果赶上前后几个面试者中有长相、名字、学历或者其他背景相似的候选人,那么造成混淆是很容易的,为了保证面试的公平以及为了对公司负责所以务必在面对下一个面试者之前整理好相关信息,不要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大脑!
记录是辅助我们面试的一个必要工具,可以使面试官面试后能够有分析应聘者与岗位符合程度的依据,所以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记得多啦A梦中有一集,大雄因为担心考试向哆啦a梦借了一个道具叫“记忆面包”,可以把要学的东西贴在面包上就能完全记得上面的内容。小时候每一次考试之前都十分想要这样的东西,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没有实现我的这个愿想。
懒惰的HR可以期待下这项“发明”快点做出来,但是也有必要祈祷下未来最好不要做出可以替代HR的“面试机器人”!
脑图来自i2niu.cn(小程序”二牛爱学习“)






评论专区